术语

专业术语

A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树脂)。
耐磨性:摩擦磨损。玻璃对其他材料的磨损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但自身接触可能会造成损坏。加工和制造过程中的润滑有助于防止磨损。
丙烯酸:由丙烯酸酯聚合而成的热塑性聚合物。
添加剂:用于改变聚合物树脂性能的材料。例如增塑剂、引发剂、光稳定剂和阻燃剂。
粘合: 两个表面通过相互锁合的动作或力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粘合剂: 能够将两种材料的表面粘合在一起的薄膜、液体或糊状物。
气泡: 增强层内部和之间局部、不连通、球形的空气滞留。
排气孔: 用于防止气体滞留在模具或工装夹具中的小出口。
合金: 在塑料中,在特定条件下与其他聚合物或弹性体混合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的混合物。
环境: 周围环境条件,例如压力、温度或相对湿度。
胺树脂:由尿素、硫脲、三聚氰胺或其相关化合物与醛(尤其是甲醛)反应而得的合成树脂。
各向同性:沿不同方向的轴测试时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参见各向同性层压板
各向同性层压板:性能在不同方向上不同的层压板。
斜交层压板:相邻层纤维以交替角度取向的层压板。
抗氧化剂:少量添加到树脂中,可防止氧化和降解,同时保持树脂性能的物质。
抗静电剂:添加到成型材料中或涂抹在成型物体表面的药剂,可提高其导电性,防止灰尘附着或电荷积聚。
芳纶:一种高度取向的有机材料,源自具有芳香环结构的聚酰胺,主要用作高强度、高模量纤维。例如 Kevlar 和 Nomex。
长宽比:纤维长度与直径的比率。
ASTM:美国试验方法协会。
轴向缠绕:与轴线平行或以小角度(0°螺旋角)缠绕的细丝。

B

平衡结构 经纱和纬纱等量分布的纤维织物。
平衡层压板 0° 角和 90° 角围绕中心线对称的复合层压板。
裸玻璃 涂覆粘合剂或上浆前的玻璃纤维。
批量烘箱 用于热清洗玻璃纤维织物卷的大型温控烘箱。
 通过压缩纤维的互锁作用而形成的毡状织物或结构,无需纺纱、编织或针织。
承载强度 可承受的最大负载应力。
承载应力 施加的负载(磅)除以承载面积。最大承载应力是可承受的磅数除以原始承载面积。
纤维床: 短切玻璃纤维垫,经短切操作后沉积在载体膜上的一层树脂混合物上。
斜交织物: 经纱和纬纱纤维与织物长度方向成一定角度放置。
双轴载荷: 层压板在其平面内沿两个不同方向受力的载荷状态。
双轴缠绕: 螺旋带按顺序并排铺设,纤维之间不交叉的纤维缠绕。
双向: 增强纤维沿两个方向排列,通常成直角。
双向层压板(交叉层压板): 一种增强塑料层压板,其纤维沿其平面内两个方向取向平面。
粘合剂 涂覆在材料表面,使材料粘合在一起的涂层。
覆盖层 已铺设成完整组件并一次性放置在模具上或模具内的纤维或织物层。
起泡 层压板层之间或凝胶涂层膜与层压板之间的缺陷。
粘合强度 粘合表面之间的粘合力。将一层材料与其所粘合的基底分离所需的应力,以载荷/粘合面积测量。
硼纤维 通过将元素硼气相沉积在钨丝芯上而产生的纤维,用于赋予其强度和刚度。
呼吸 在成型周期的早期打开和关闭模具,以便气体可以排出。
桥接 成型过程中纤维未进入或不符合半径和角部的情况,导致空隙和尺寸控制问题。
屈曲(复合材料 失效模式通常以所涉及的结构元件受到压缩作用而导致材料不稳定的横向挠曲为特征。
堆积 在切碎机、胶辊、静压棒或机器上聚集的玻璃束或切碎机绒毛框架。
束: 由多根平行玻璃丝组成的离散集合。

C

:为所有有机聚合物提供骨架的元素。
碳-碳:由碳或石墨纤维在碳或石墨基体中组成的复合材料。
碳纤维:由有机前体纤维(例如人造丝、聚丙烯腈 (PAN) 和沥青)在惰性环境中热解而产生的纤维。
铸造:将树脂、填料和/或纤维倒入模具中,而不是通过层压来构建层的过程。
灾难性故障:完全不可预测的机械、热或电气故障。
垫板:光滑的金属板,表面无缺陷,尺寸和形状与接触复合材料铺层相同固化过程中的铺层。
型腔 模具内部的空间,用于浇注或注射树脂或模塑料。
C-玻璃 含有钠钙硼硅酸盐成分的玻璃,可在腐蚀环境中保持化学稳定性。
粉化 表面现象,表示外观质量下降。
化学浆料 应用于纤维的表面处理,其中含有除水以外的一些化学成分。
锁模压力 在注塑成型和传递模塑成型中,施加于模具的压力,使模具保持闭合,以抵抗压缩成型材料的流体压力。
 由玻璃纤维纱编织而成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
摩擦系数 (COE)  将一个表面水平移动到另一个表面上,并测量两个表面之间的压力。
热膨胀系数 (CTE):温度每波动一度,材料形状将发生多大变化。
冷流:材料在其工作温度范围内承受连续载荷,且未发生相变或化学变化时发生的变形。
压实:使用临时真空袋和真空装置去除残留空气并压实铺层;在卷绕之前也去除SMC机器中的空气。
相容性: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形成具有有用塑料特性的均质组合物的能力;例如,某种施胶剂或表面处理剂是否适用于某些通用树脂类型。
复合材料 不同材料(例如玻璃纤维和聚酯树脂)的化学或机械粘合,其累积性能优于单一材料。
复合材料 两种或多种材料(增强材料、填料和复合基质粘合剂)的组合。
压缩成型 一种开放式成型工艺,通过闭合压力和热量引入材料并使其成型。
压缩模量 低于比例极限的压缩应力与压缩应变之比。理论上等于通过拉伸实验确定的杨氏模量。
抗压强度:棒材在被压碎前可承受的非移动载荷。
缩聚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并伴随水或其他一些简单物质分离的化学反应。
导电性:任何材料的电导率或热导率。
顺应性:材料顺应复杂形状而不起皱的能力。
连续长丝:基本延伸至纱线整个长度的长丝。
连续耐热性:材料在连续应用中应承受的最高温度。低于此温度时,材料可接受。当温度高于最高温度时,材料可能会分解、熔化或在应用中失效。
连续层压:用于形成面板和片材的工艺,其中将织物或垫子引入树脂中,然后通过加热和冷却区域进行固化。平行带控制各层合在一起时的厚度。
连续粗纱:粗纱以包装形式提供,可进行连续加工。
连续股线:由非常长的单根纤维组成的玻璃纤维垫,这些纤维具有规则的交叉图案,并通过粘合剂松散地粘合在一起。
共聚物:通过共聚反应生成的树脂。共聚反应中,不同分子以交替顺序排列在分子链中。
电晕处理:通过电刺激环境空气产生等离子体,促进键合的表面处理。
耐腐蚀性:材料承受周围自然因素或特定人工大气因素影响的能力,而不会降低或改变其性能。对于金属而言,这可能是点蚀或生锈;对于有机材料,可能会出现龟裂。
偶联剂 任何旨在与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和基质相发生反应,在界面处形成或促进更强结合的化学物质。
龟裂 树脂因应力而开裂。
蠕变 塑料材料随时间的缓慢运动。
蠕变速率 蠕变时间曲线在给定时间内的斜率。在给定静态载荷下随时间发生的挠度。
交联 热固性树脂中分子链之间的化学连接。苯乙烯单体是聚酯树脂中的交联剂。
CTE:参见热膨胀系数
固化:树脂分子的交联或完全聚合,改变材料性质,使其从液态变为固态。
固化周期:用于固化热固性树脂体系或预浸料的时间/温度/压力循环。
固化温度:铸造、模塑或挤压产品、树脂浸渍增强材料、粘合剂或其他材料进行固化的温度。
固化时间:添加催化剂后液态树脂达到固化或完全聚合状态所需的时间。
周期:一个工艺或工艺的一部分中完整、重复的操作序列。工艺。在成型过程中,周期时间是指一个周期中某个点与下一个周期中相同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或经过的时间)。

D

阻尼:试样自由振动幅度随时间衰减的规律。
间隙:液压机在打开位置时,移动台和固定台或压板之间的距离。在多压板压机中,间隙是指相邻压板之间的距离。日光提供了空间,以便将成型部件从模具中取出。
分贝:用于测量声音强度的单位。
去毛刺:一种用于去除塑料模具上多余、不需要的材料(毛刺)的精加工技术。
载荷下挠曲温度:简支梁在载荷作用下挠曲一定量时的温度(以前称为热变形温度)。
载荷下变形:材料在初始施加载荷引起的瞬时弹性变形之后,在特定时间内承受载荷时的尺寸变化。 (也称为“冷流”或“蠕变”。)
分层:复合材料层的分离。
密度:材料单位体积的重量。
介电常数:材料抵抗电流的能力。
介电强度:在电压传递到另一侧之前,材料一侧可以建立的电压值。
尺寸稳定性:塑料部件保持其成型、铸造或其他制造方式的精确形状的能力。
直接上浆纱:专门配制的纺织纱线上浆剂,使其与树脂兼容。
分散性:增强材料在材料中均匀分布的程度材料。
变形: 形状与预期不符。
刮刀或刮棒: 一种直的材料,用于涂抹树脂、油墨或其他液体,例如在印刷过程中涂抹一层薄薄的油墨或用作粘合膜。
拔模斜度: 模具垂直表面的锥度或斜度,用于取出成型部件。
悬垂性: 预浸渍宽幅织物顺应不规则形状的能力;纺织品的顺应性。
干蓬松度: 短切纤维床的高度。
干斑: 层压塑料上表面树脂不完整的区域。
停留: 在对材料施加压力或温度时的暂停,允许气体从成型材料中逸出或热量传导。

E

E玻璃:一类具有经认证化学成分的钙铝硅酸盐玻璃,用于通用和大多数电气应用。(ASTM D578-90)
弹性:材料在施加使其变形的力后恢复其原始大小和形状的能力。
顶出(脱模)::用手动、机械方式或使用压缩空气从模具中取出成型部件。
顶出板:用于操作顶针的金属板;设计用于在弹射过程中对其施加均匀的压力。
弹性极限:材料在完全释放应力且变形不可恢复后,在不发生永久应变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弹性体:变形力消除后,在室温下基本恢复其原始形状和尺寸的材料。
伸长率:当拉动一根棒时,它在断裂前能变长多少。
封装:用树脂或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完全包裹物体。
环境:对物品性能产生外部影响的所有条件(例如污染、温度、湿度、辐射、磁场和电场、冲击和振动)的总和。
环氧树脂:一种可聚合的热固性聚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团,通过与胺反应固化,醇、酚、羧酸、酸酐和硫醇。
增量剂 用于稀释或增量高成本树脂且不会大幅降低性能的低成本材料。
挤出机 将熔融的塑料推过模具以形成塑料片材的机器。

F

制造: 利用原材料生产产品的过程。
制造商: 塑料制品制造商。
疲劳: 反复施加应力后机械性能的失效或衰减。疲劳试验表明材料抵抗开裂的能力,开裂会因大量循环而最终导致失效。
疲劳寿命: 在给定的一组振荡条件(应力和应变)下,试样失效前需要经历多少次变形循环。
疲劳极限: 材料在失效前可以承受无限次循环应力的最大水平。
疲劳强度: 材料在失效前可以承受给定循环次数的最大循环应力。疲劳后的残余强度。
纤维:复合材料基体中的主要增强材料成分。通常,纤维与长丝同义使用。
纤维含量: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含量。通常以复合材料的体积分数或重量分数百分比表示。
纤维直径字母名称:纤维通常以十万分之一为单位,例如,“K”纤维的平均直径为50+至55高度。参见下表,
纤维方向:纤维纵轴相对于规定参考轴的方向或排列。
玻璃纤维:主要指纤维形式的玻璃。也用于描述复合材料的加工和应用,例如玻璃纤维成型厂、玻璃纤维汽车。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用于增强塑料的主要材料。它以毡、粗纱、织物和其他形式存在,可用于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中。
纤维取向:无纺布或毡层压板中的纤维排列,其中大多数纤维沿同一方向排列,从而使该方向的强度更高。
纤维排列:层压板或成型件表面可见的纤维。玻璃布的纱线尺寸和编织方式。
纤维增强塑料 (FRP):用布、毡、丝或任何其他纤维形式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统称。
长丝:单根丝状玻璃纤维。
长丝纱:由连续长丝组成的纱线,可加捻或不加捻。
纬纱:织物中横向运行的纱线系统(简称纬纱)。也称为纬纱。 参见“翘曲”
填料:一种添加到塑料树脂中的廉价物质,用于增加体积、改善性能并降低成本。
圆角:对塑料模具两个表面之间的内角进行圆整的填充。
细粉:过小的颗粒。
表面处理参见“尺寸”
阻燃剂:降低树脂燃烧倾向的化学物质
火焰处理:通过燃烧天然气产生等离子体来促进粘合的表面处理。
可燃性:塑料材料在接受特定的 ASTM 测试时的燃烧速度。在该测试中,将火焰施加到材料条的一端。当材料开始燃烧时,移除火焰,并测量消耗一定量材料的时间。单位为英寸/分钟 (in/min)。数值越大,表示材料在特定测试条件下燃烧速度越快。S.E. 表示自熄;S.E. 分类的材料在火焰移除后会停止燃烧。
闪点 成型过程中从模腔中流出或挤出的部分装料。也指沿分型线附着在模具上的多余塑料,必须在零件完成前将其移除。
闪点 物质释放出足够蒸汽形成易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柔性模具 用于铸造塑料的橡胶或弹性体塑料模具。它们可以拉伸以移除带有底切的固化件。
弯曲模量:表示材料刚度的数值。它用于计算施加弯曲载荷时棒材的弯曲程度。单位通常为百万磅/平方英寸 (106 psi) – 千兆帕斯卡 (gPa)。两种厚度相同的材料中,数值较大的材料更耐偏转。
弯曲强度:也称为弯曲强度。描述棒材在屈服或断裂前可施加的非移动载荷。单位通常为千磅/平方英寸 (103 psi) – 兆帕斯卡 (mPa)。数值较高表示材料强度较高,可承受较大载荷。
流动:树脂在压力下的移动,使其填充模具或纤维的所有部分。材料在持续载荷下(通常在高温下)逐渐但持续地变形;也称为蠕变。
流线 成型过程中,两个流动前沿相遇,在成型件上形成的痕迹。
流痕 热塑性树脂成型品表面呈现的波纹状,是由树脂流入模具不当造成的。
飞花 在处理和加工过程中飞散到大气中的纤维。
泡沫 轻质、多孔塑料材料,含有玻璃填充空隙。典型的泡沫包括聚氨酯、聚氯乙烯和聚酯。
 施加于物体上的压力。
成型 玻璃纤维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纤维被拉出,从熔融玻璃中变细,并收集形成块状。
断裂 当层压板未完全分离时,表面破裂,或由于外部或内部力的作用,主体完全分离。
断裂应力 断裂开始时最小横截面积上的真实法向应力。
断裂韧性 包含初始缺陷或裂纹的材料的损伤容限。用于飞机结构设计和分析。
FRP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或纤维增强塑料、聚合物或聚酯的缩写。

G

浇口 熔融热塑性塑料进入注塑模具型腔的点。
凝胶 半固体,稠度类似于明胶。
凝胶点 材料开始表现出伪弹性时的状态。
凝胶时间 将可流动的液态树脂转变为非流动凝胶所需的时间。
GFRP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聚合物或聚酯。
玻璃纤维共混物 将几种不同类型的纤维(即不同长度和直径的纤维)混合在纤维浆料中。
玻璃纤维含量 化合物中玻璃纤维的百分比。
玻璃纤维湿法加工 在改性造纸上形成玻璃纤维毡的工艺设备。
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非晶态聚合物或部分结晶聚合物的非晶态区域从粘性、橡胶状或坚硬且相对易碎状态转变为可逆状态的过程。
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发生玻璃化转变的温度范围的适当中点。
良好面: 与模具表面接触的成型面。
石墨纤维: 由前体通过氧化、碳化和石墨化工艺(提供石墨结构)制成的纤维。
绿色: 树脂,尚未完全固化,仍然相当柔软和橡胶状。
生坯强度: 材料在未完全固化的情况下,从模具中取出和处理时不会撕裂或永久性断裂的能力。失真。
GRP:欧洲常用的一种衍生词,指玻璃增强塑料、聚合物或聚酯。

H

手感:通过触摸(个人判断)确定的织物柔软度。
硬化剂:添加到塑料组合物中,通过参与固化来促进或控制固化的物质或混合物。
硬度:抵抗表面压痕的能力,通常使用特定仪器按照规定程序,通过钝点在给定负载下的穿透深度(或与穿透深度相关的任意单位)来测量。
HDPE:高密度聚乙烯聚合物。
热变形温度:材料在给定负载下弯曲的温度。
热变形点:材料强度开始下降的温度。现在称为挠曲温度。
耐热性:塑料和弹性体抵抗因高温而劣化的能力。
散热片:一种吸收或转移关键元件或部件热量的装置。
高压层压板:在不低于6.9兆帕(1.0千兆磅/平方英寸)的压力下成型的层压板,通常在8.3至13.9兆帕(1.2至2.0千兆磅/平方英寸)之间。
均质:描述具有均匀成分的材料。
均聚物:通过聚合生成的化合物。
蜂窝:由树脂浸渍的片状材料(纸、玻璃、织物)或金属箔制成的六边形蜂窝状产品。用作夹层结构中的芯材。
环向应力 圆柱形材料在受到内部或外部压力时产生的环向应力。
混合材料 由两种或多种复合材料系统组成的复合层压板。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纤维,例如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组合成一个结构。
液压机 一种通过流体施加的压力产生成型力的压力机。
吸湿性材料 可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材料。

I

伊佐德冲击强度:移动荷载是指撞击杆件时移动的荷载。单位为英尺磅/英寸宽度;有时以英尺磅/英寸缺口表示。
冲击试验:测量通过脉冲载荷使标准样品断裂所需的能量。
浸渍:在增强塑料中,用树脂浸透增强材料,尤其是玻璃纤维。
注塑成型:将热软化的热塑性聚合物在压力下压入相对较冷的模腔中,或将热固性聚合物压入加热的模具中,使塑料形成所需形状的方法。
无机颜料:天然或合成的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其他盐,赋予塑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耐候性、颜色或抗迁移性。
嵌件:塑料成型的组成部分,由金属或其他材料组成,可以模制到零件中,也可以在成型后压入到位。已完成。
现场: 在使用地点。
Instron: 用于测定材料拉伸和压缩性能的仪器。
界面: 位于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表面。
层间: 描述性术语,指存在于或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相邻层之间的物体。
层间剪切: 剪切力导致层压板中两层之间沿界面平面产生相对位移。
膨胀: 一种阻燃技术,使原本易燃的材料发泡,在受热时形成绝缘屏障。
不可逆: 无法重新溶解或重新熔化。
等压: 恒定压力过程。
等容:恒容过程。
各向同性:在各个方向上具有均匀的性质。
悬臂梁冲击试验:一种冲击载荷试验,其中将缺口试件的一端握住,通过冲击使其断裂,并测量吸收的能量。

J

Jackstrawing:固化层压板中玻璃纤维变白的视觉效果。

K

凯夫拉纤维:一种由对位取向的芳香族聚酰胺(每个芳香族核上都有平行的链延伸键)组成的有机聚合物。
针织物:一种由纱线或类似材料的一端或多端相互缠绕而成的纺织结构。

L

层压板: 主要指由树脂中的纤维增强层制成的复合材料体系。有时用作复合材料的统称,无论其制造方式如何。用法示例:按市场划分的层压板消费量、模压成型的层压板。
面: 模具的一部分,用于将毛边与成型件分离或切断;在挤出机的螺杆中,指沿螺纹顶部的轴承面;在挤出模头中,指平行于材料流动的表面;在半正模或毛边模具中,指水平轴承面;在两件式模具中,指构建至分模线的平台。
层: 在玻璃纤维中,指粗纱卷装上粗纱带的间距,以每英寸的带数表示;在纤维缠绕中,指纤维带的取向,参考值通常为旋转轴。
铺层:短切玻璃纤维层在短切图案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均匀度。
层:托盘上纤维的水平层。托盘通常有四层,每层十二个纤维。另请参阅“单元”
铺层: 构建连续的聚合物和增强材料层的操作。将催化树脂和玻璃纤维或其他增强材料层施加到模具上以制造零件。也指将增强材料放置在模具中、将增强材料放置在模具中或树脂浸渍增强材料的过程。
长径比:用于定义挤出螺杆的术语,表示螺杆长度与螺杆直径的比率。
纵向:指切割试样和施加载荷。对于棒材和管材,纵向是指长轴方向。对于其他形状的材料,如果其强度在一个方向上高于另一个方向,则纵向是指强度更高的方向。对于在两个方向上强度相同的材料,“纵向”是一个任意指定的方向,可以是顺着纹理、制造过程中的流动方向、较长的方向等。
液晶聚合物:一种较新的热塑性聚合物,具有熔融加工能力,在成型过程中具有高取向性,从而具有拉伸强度和高温性能。
载荷-挠度曲线:一条曲线,其中增加的拉伸或压缩弯曲载荷绘制在纵坐标上,由这些载荷引起的挠度绘制在横坐标上。
烧失量:烧掉玻璃纤维中的有机上浆或玻璃纤维层压板中的有机树脂后的重量损失,通常以占总量的百分比表示。
低压层压板:使用 400 psi 以下的压力进行层压、成型和固化包括仅通过层间接触而获得的压力。
润滑剂 一种添加到材料中以改善模制聚合物产品的操作和加工性能的材料。

M

毡: 一种用于增强塑料的纤维材料,由随机取向的短切长丝、短纤维(带或不带载体织物)或旋涡状长丝组成,并通过粘合剂松散地粘合在一起。
毡粘合剂: 一种涂覆在玻璃纤维上并在毡制造过程中固化的树脂,用于将纤维固定到位并维持毡的形状。
匹配金属成型: 一种增强塑料制造工艺,其中使用匹配的阴阳金属模具(也称为压缩成型)通过时间、压力和热量来形成部件。
基质: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树脂组分。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以及金属、陶瓷和玻璃。 (复数:矩阵。)
纤维垫强度:纤维垫在浸渍和成型过程中抵抗张力拉断的能力。
火柴棒:股线间的粘合。一根火柴棒是一种粗线束,其细丝数量是床层中大多数线束的 3 到 4 倍。
机械性能:一种材料的特性,例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模量,与施加力时的弹性和非弹性反应有关。应力和应变之间的个体关系。
金属纤维:由金属、塑料涂层金属、金属涂层塑料或完全被金属覆盖的芯材制成的纤维。
微球:玻璃、陶瓷或酚醛树脂的微小气泡,用作填料或用于制造合成泡沫或腻子混合物。
微裂纹:当复合材料局部热应力超过基体强度时形成的裂纹。
微米:1微米 = 0.001毫米 = 0.00003937英寸。
密耳:用于测量玻璃纤维束直径的单位(1密耳=0.001英寸)。
磨碎纤维:连续玻璃束经锤磨成非常短的玻璃纤维。 初始模量:应力-应变或载荷-伸长曲线初始直线部分的斜率。
弹性模量:材料在不失去恢复其原始物理性质的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弯曲的程度。
水分:玻璃上的挥发物含量,以占总重量的百分比表示。
含水量:在规定条件下测定的材料中的水分含量,以占潮湿样品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即,干燥物质的质量加上存在的水分。
模具:将塑料组合物放入其中并使其成型的空腔或基质。用于制造所需零件形状的工具。
模制边缘 模制后未发生物理改变以用于最终形状的边缘,特别是沿其长度没有纤维末端的边缘。
成型: 将聚合物或复合材料成型为具有规定形状和尺寸的固体块体。
成型化合物: 各种形状的塑料,可满足特定的加工要求。颗粒或丸粒是常用的形状。
成型周期: 成型机完成一系列操作以生产一套成型件所需的时间。
成型压力: 施加于注塑机、压缩机或传递压力机的柱塞上的压力,迫使软化的塑料完全填充模腔。
成型压力,压缩: 施加于模具中材料的单位压力。该面积是根据与施加力方向垂直的投影面积计算得出的,包括模具完全闭合过程中所有受压面积。单位压力的计算方法是将施加的总力除以投影面积,以磅/平方英寸为单位。
脱模剂 润滑剂,液体或粉末(通常是硅油和蜡),用于防止模制件粘在型腔中。
模具收缩率 当零件从模具中取出并冷却至室温时发生的即时收缩;模具与其成型模腔之间的尺寸差,以英寸为单位(在常温测量下);模具尺寸与其制造模具之间的增量差,以模具尺寸的百分比表示。
单体 一种能够与同类分子反应形成聚合物的简单分子;

N

无纺布:一种通过机械、化学、热和/或溶剂方法将纤维粘合或互锁(或两者兼而有之)而制成的纺织结构。
缺口敏感性:材料表面的均匀性(例如缺口、截面的突变、裂纹或划痕)增加其断裂敏感性的程度。低缺口敏感性通常与延展性材料相关,而高缺口敏感性通常与脆性材料相关。

O

橘皮 凝胶涂层或涂漆表面不光滑,图案类似于橘皮。
有机物 源自动植物的物质,或由天然或合成的碳氢化合物化学物质组成。
取向 相对于模具中聚合物流动的位置。
覆盖层 无纺纤维垫(由玻璃、合成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用作布料或垫层铺层的顶层,以提供更光滑的表面,最大限度地减少纤维图案的外观,或允许加工或研磨至精确的尺寸。也称为表面垫。
过度喷涂 一种特殊配方的粘合剂,应用于膨体纱,有助于在膨体纱后保持纱线的松密度。

P

PA:聚酰胺热塑性聚合物。
PAI:聚酰胺酰亚胺聚合物。
分型线:成型件上模具各部分闭合时的标记。
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热塑性聚酯树脂)。
PEEK:聚醚醚酮热塑性聚合物。
PEI:聚醚酰亚胺热塑性聚合物。
PEKK:聚醚酮酮热塑性聚合物。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热塑性聚酯树脂)。
颜料:添加到凝胶涂层或树脂。
针孔  暴露在凝胶涂层表面的小孔,其直径与普通针头相当,易于计数。
凹坑  塑料表面规则或不规则的小坑,通常宽度和深度相等。
塑料  其主要成分是大分子量的有机聚合物,还含有硬化剂、填料和增强材料;成品状态为固体;在制造或加工的某个阶段通过流动成型。由塑料制成。塑料可以是热塑性的,也可以是热固性的。
塑性变形:物体在载荷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变化,载荷移除后无法恢复;与弹性变形相反。
增塑剂:一种用于提高塑料可加工性和柔韧性的材料。通常用于热塑性塑料。也是一种添加到环氧树脂中的低分子量材料,用于降低刚度和脆度,从而降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压板:压机的安装板,整个模具组件用螺栓固定于其上。
模头:复合材料行业术语,指样板或模型。
股数:捻在一起形成股线的单纱数量;也指捻在一起形成帘线的股线数量。指股线或帘线中的单纱。多层织物中的一层。
泊松比:轴向载荷作用下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
聚酰胺:结构单元通过酰胺或硫代酰胺基团连接的聚合物。
聚酯混纺纱:聚酯/玻璃纤维混合纱。
聚酯(不饱和):酸-乙二醇反应的产物,通常与单体混合形成聚合物树脂。
聚合物:由许多相同基团组成的链状分子,常见于塑料中。
聚合反应:固化反应过程中聚合物分子的化学键合。
孔隙率:凝胶涂层膜中夹带的气泡或空隙。
柱烘烤:参见后固化
后固化:聚合物在制造后经历的热循环,以完成交联。
适用期:催化树脂保持足够低的粘度以用于加工的时间长度。
PP:聚丙烯热塑性树脂。
PPO:聚苯醚(热塑性树脂)。
PPS:聚苯硫醚(热塑性树脂)。
预制件:用于成型的预成型纤维增强材料。
预凝胶 增强塑料表面部分区域意外形成的额外固化树脂层。
预混料 在成型操作之前制备的包含成型所需所有组分的化合物。
预浸料 一种片状的可直接成型材料。浸渍树脂的布料、毡或单向纤维。
压力袋 一种与铺放在模具上的层压板内部贴合的膜。然后对膜或袋进行充气,施加压力,使层压板固结并致密化。
透印 零件表面的变形,透过变形可以看到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图案。也称为透印、透印或透读。

R

增强模塑料:由聚合物和增强纤维或填料组成的复合材料,由原材料生产商以即用型材料的形式供应。
增强塑料:由树脂模压、成型、纤维缠绕、胶带缠绕或成型的塑料部件,在成型操作之前已向树脂中添加增强纤维、毡和织物,以提供远优于基体树脂的强度性能。
增强材料:粘合到片材基质中的强度增强材料,以提高其机械性能。增强材料通常为长纤维、短切纤维、晶须和颗粒。该术语不应与填料同义使用。
脱模剂:用于降低模具和部件之间的表面张力或粘附力的化合物。
树脂:增强塑料中使用的聚合物材料,用于将增强材料粘合在一起。
树脂含量:层压板中树脂的含量占总重量或总体积的百分比。
富树脂区域:局部区域填充有树脂,但缺少增强材料。
树脂不足区域:局部区域树脂不足,通常表现为表面光泽度低、出现干点或纤维。
树脂撕裂:树脂分离影响外观。
加强筋:制造的增强构件部分。
带状物: 一种长度较长、宽度较窄的条状材料。
室温固化胶粘剂: 无需加热即可达到完全强度的胶粘剂。
RP: 增强塑料或聚合物。
RTP: 增强热塑性塑料。
流道: 热塑性材料在模具中移动的通道。

S

SAN:苯乙烯丙烯腈(热塑性树脂)。
S玻璃:具有高机械强度的镁铝硅酸盐玻璃。
夹层结构:由轻质芯材粘合两层薄而致密、高强度或高刚度的面板构成的面板。
稀松布:纱线之间具有相对较大开口的轻质机织或无纺布,用于增强材料。
半浸渍:涂覆有聚合物且纤维未浸润的增强材料。
设置:硬化,如固化。生产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剪切:层压板各层之间因施加力而产生的移动。
保质期:产品使用前的允许储存时间。
肖氏硬度:材料抵抗使用肖氏硬度计的弹簧压头压痕的能力。
收缩:材料在热成型温度和室温之间的尺寸相对变化。
单纱:最简单的纺织材料线,适用于编织、针织和其他操作。
缩痕:由于局部内部收缩导致表面塌陷,在成型部件表面形成的浅凹陷或凹坑。
胶料:对玻璃纤维进行处理,使树脂和玻璃能够粘附在一起另一种。还可以方便地处理玻璃纤维。
表层: 紧邻表面层的第一层层压板。
SMC 片状模塑料
固含量 玻璃上胶料的含量,以占总重量的百分比表示。
耐溶剂性 材料抵抗特定溶剂溶解的能力。
比重 一种材料的重量与等体积水的重量之比。由于比重是两种材料数值的比值,因此没有单位。数字越大,材料越重。
比热(热容量 将一磅材料的温度升高一华氏度 (F) 所需的热量。单位为英热单位/磅/度 (BTA/LB/°F) - 焦耳/千克开尔文 (J/KgK)。数字越大,表示需要输入更多的热能来升高材料的温度。
试样 用于特定形状和尺寸的特定测试的单个或部分样品。
浇口 模具或铸件中流道和材料源之间的连接器。
缺料区 塑料部件中没有足够树脂完全浸润增强材料的部分。
静态: 材料中电荷的积聚。
刚度 载荷与变形的关系。
抗弯强度 梁在弯曲过程中表面纤维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抗弯强度是弯曲破坏前单位材料对最大载荷的抵抗力,通常以磅/平方英寸表示。
应力-应变:在给定应变下的刚度,以磅/平方英寸或千克/平方厘米表示。
应力-应变曲线:同时读取载荷和变形,转换为应力和应变,绘制为纵坐标和横坐标,以获得应力-应变图。
表面垫:一种非常薄的垫子,用于在增强塑料层压板上产生光滑、富含树脂的表面。
表面活性剂:用于改性或改变树脂或聚合物层表面的化学物质。

T

粘性 表面粘性。
不粘性 固化后不粘的表面。
切线模量 静态应力-应变曲线上预定点的直线斜率,以单位面积/单位应变的力表示。这是在剪切、拉伸或压缩(视情况而定)时该点的切线模量。
带状物 一种窄幅织物,其单位面积质量小于 0.5 千克/平方米(0.1 磅/平方英尺),宽度为 25.4 毫米(1 英寸)。
拉伸伸长率 样品在拉伸应变过程中的伸长量。
拉伸载荷 从给定样品的两端施加的载荷。
拉伸模量 当一根棒受到拉力时,它会变长。拉伸模量用于计算施加一定载荷后材料会变长多少。
拉伸强度:棒材在因伸长而断裂前可承受的非移动载荷。
拉伸应力:由作用于远离其作用平面的力引起的法向应力。
张紧装置:用于控制张力的机械或磁性装置。
热膨胀系数:材料在加热或冷却时长度的变化量。
热导率(K 系数):通过传导传递的热量。
热塑性塑料:一种能够反复因温度升高而软化,因温度降低而硬化的聚合物。
热固性塑料:一种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受热后会形成无法重新形成的固体。
TPU:热塑性聚氨酯聚合物。
半透明: 允许一定比例的光线通过,但不具有光学透明度。

U

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极限拉伸强度:试样在断裂瞬间承受的极限或最终应力。
单向:强度主要集中在一个方向上。纤维沿一个方向取向的玻璃增强材料。
未处理:未经电晕或火焰处理的材料。
紫外线稳定剂:一种可提高抗紫外线降解性能的化合物。

V

真空袋成型:将一层柔性透明薄膜、排气布和离型膜放置在模具中的叠层上,边缘密封,并在薄膜和工件之间施加真空。也称为袋成型。
面纱:超薄增强垫。
空隙率:层压板中空隙的百分比。

W

经纱 织物中纵向延伸的纱线。
经纱纤度 应用于经纱的化学品,用于提高纱线的完整性、强度和平滑度,从而承受严酷的织造压力。
编织 通过交织纱线形成织物的特殊方式;通常会指定一个款式编号。
纬纱 织物中横向延伸的纱线系统。也称为填充。
湿态弯曲强度 (WFS):浸水后的弯曲强度,通常是将试样在水中煮沸两小时后测得的。
湿法铺层::在铺层增强材料后施加液态树脂的增强塑料。
机织粗纱织物::由连续长丝以粗纱形式编织而成的厚织物。
皱纹::压入层压塑料的表面缺陷,类似于纸张、织物或其他基材上的折痕或折叠。

Y

纱线 指连续的纺织纤维、长丝或材料,其形状适合针织、编织或交织形成纺织物。
屈服强度 指粗纱或纱线的线密度,以每磅码数衡量。
屈服点 指受力试样开始发生永久变形的点。
屈服强度 指屈服点处的应力。
杨氏模量 指拉伸或压缩应力小于材料比例极限时,法向应力与相应应变之比。

了解更多关于耐磨产品和应用方案!

联系我们